海財經·證券導報8月5日訊(記者 丁文文)8月5日,中國熱帶作物學會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專業委員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暨首屆全國熱帶作物種質資源學術年會在??谡匍_。
會上選舉產生了中國熱帶作物學會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會議聚焦“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圍繞蓮霧、木薯、香蕉、橡膠樹、荔枝、咖啡等種質資源領域,邀請了國內12名專家學者作主題報告。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下稱:熱科院)院長黃三文在致辭時指出,當前,我國熱作種質資源保存總量達5萬余份,選育新品種超500個,構建了較完善的資源保存、基礎技術標準、基礎工作三大體系,推動了熱作產業全方位的發展。但熱作種質資源的學科水平與大宗農作物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如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原創性不足、熱區單位間種質資源協同性有待加強,缺少穩定的交流合作組織機構和機制等。
黃三文表示,為進一步促進熱區種質資源的大聯合、大攻關,熱科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牽頭聯合熱區15家科教單位發起設立了中國熱帶作物學會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專業委員會(下稱:專委會)。希望各位委員充分發揮自身人才和資源優勢,協同開展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創新工作,為繁榮熱區農村經濟和實現我國熱帶現代農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會上,中國熱帶作物學會相關負責人說,希望充分發揮專委會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優勢,著力搭建高水平學術交流平臺,積極組織開展產業調研、科學普及、決策咨詢等工作。大力推進熱帶作物種源“卡脖子”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引領熱帶作物種質資源學科發展,打好種業翻身仗,為建設種業科技強國貢獻智慧和力量。
首屆全國熱帶作物種質資源學術年會在??谡匍_。記者 丁文文/攝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物質基礎,種質資源可以稱之為“芯片”的“芯片”,農業的重大變革離不開種質資源的強有力支撐。在首屆全國熱帶作物種質資源學術年會上,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畜禽種業處處長吳凱鋒,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孫衛邦,熱科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所長王家保等專家學者分別圍繞“我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現狀與展望”“談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綜合保護:以漾濞槭為例”“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等主題作了報告。
其中,熱科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所長王家保在圍繞“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作報告時指出,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存在四個方面主要問題:一是資源收集引進難度增大;二是種質資源深入鑒定有待加強;三是滿足產業發展需求還有差距;四是資源交流與共享機制有待完善。
對此,王家保提出全面收集引進向針對性收集引進轉變,加強邊遠熱區近緣野生種、農家種以及世界熱區優異種質的引進力度;深入開展熱帶作物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及演化規律研究;開展熱帶作物種質資源安全保存的理論基礎與技術創新研究;推動國家熱帶作物種質資源登記(尤其統一編目),惠益分享;加強資源精準鑒定評價,挖掘優異資源/基因及其等位基因,解析重要目標性狀和特殊類型種質的遺傳基礎等建議。
據了解,本次會議由中國熱帶作物學會指導,中國熱帶作物學會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承辦。來自海南、廣東、廣西、福建、云南、貴州等地代表分別以“線上+線下”形式參會交流。
關鍵詞: 首屆全國熱帶作物種質資源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