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財經·證券導報記者 楊蝶 通訊員 謝若琳
上海長期領中國開放風氣之先,總部位于上海的交通銀行骨子里也深埋開放的基因。
海南自貿港是當前中國對外開放的最高形態,交通銀行海南省分行(以下簡稱“海南交行”)時時浸潤在開放的氛圍中,不斷修煉內功。
先天基因+后天熏陶,海南交行出落成一個集開放、創新、實干于一體的金融服務“精英”,便顯得水到渠成了。
時間,標注新時代的方位。
實踐,刻錄新征程的步履。
在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新征程上,海南交行牢牢把握“中國特色”核心要義,始終堅持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借助省委作風整頓建設年、能力提升建設年和“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比學趕超”等活動,以黨建引領業務,以創新促進發展,不斷將黨建工作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金融生產力,實現鞏固黨建與自身發展的雙贏目標。
自海南自貿港建設以來,海南交行不斷在新征程的實踐中標注新定位。該行充分發揮“國際化、綜合化”優勢,發揮國有金融主力軍作用,回歸金融本源、服務人民生活美好需要、助力自貿港投資貿易便利化,統籌發展與安全,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持續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助力企業和個人不斷“嘗鮮”自貿港政策紅利。在展現自貿港金融機構擔當、助力自貿港建設的過程中,不斷實現長足發展與進步。
海南交行黨委書記、行長肖霆帶隊前往田間地頭考察,服務鄉村振興。海南交行供圖
海南交行收到合作企業致謝錦旗。海南交行供圖
立足海南自貿港實體經濟發展
蹚出綜合金融服務新路子
海南交行服務自貿港實體經濟發展也無前路可循,只能銳意開拓,蹚出一條新路子。
近幾年,“創新”一詞總是被海南交行人頻頻提及。在實踐中,海南交行也用多個“首單”,不斷刷新對實體經濟支持的新紀錄。
2022年3月23日,交通銀行作為牽頭主承銷商和簿記管理人為海南銀行成功發行海南自貿港首筆小型微型企業貸款專項金融債券10億元,用于發行人發放小微企業貸款,該債券為海南自貿港首單小微金融債券。
據了解,海南自貿港建設以來,海南交行落地自貿港多個首單業務,比如落地自貿港首筆銀行間市場債務融資工具業務;首單引入境外資金認購地方政府債;承銷自貿港首單綠色金融債券;作為主牽頭行和獨家代理行投放并購銀團貸款助力民航樞紐資產全面整合等。
對于金融機構而言,有創新,更要有服務。海南交行服務的重點在哪里呢?
海南“聚焦發展四大主導產業”“以重點園區為載體推動產業集聚集群發展”,這為海南交行支持自貿港實體經濟提供了重要遵循。
近幾年,海南交行堅持創新引領,多渠道解決重點園區、重點產業、重大項目融資難題,建立與自貿港重大功能平臺深度聯動機制。
據介紹,2021年,海南交行出臺自貿港重點園區對接管理辦法,推行“一行一園區”“一園一策”“一戶一策”的服務策略,建立了11個重點園區的高層對接、常態化營銷走訪機制。
海南交行黨委班子深入企業進行實地考察,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海南交行供圖
針對省內園區開發主體存在股權融資、境內外發債等金融需求,海南交行發揮“國際化、綜合化”優勢,整合交銀集團各子公司資源,通過“股+債+投”的綜合化融資模式,支持重點園區營運主體及園區內企業開展多渠道融資,持續為重點園區重大項目“造血”“輸血”。陸續為??诮瓥|新區、三亞崖洲灣科技城等園區運營主體企業提供表內外授信支持,助力園區建設。比如為園區運營主體企業發行10億元中期票據,有效解決園區企業償債資金需求;向園區運營主體提供并購融資支持,并擔任20億元定向融資工具(PPN)聯席主承銷商,滿足園區企業多元化融資需求。
海南交行舉辦建筑工程領域金融服務交流會,助力銀企對接。海南交行供圖
海南交行優化貸款投放結構,多渠道滿足金融服務需求,不斷加大對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四大主導產業信貸支持力度,向當地實體經濟注入更多的“金融活水”。此外,海南交行還持續加大民營、制造業、鄉村振興、綠色金融、普惠小微的支持力度。海南交行普惠小微貸款連續三年平均增速達49.77%,獲得了交通銀行總行“2021年普惠金融業務先進單位”稱號,還多次榮獲人行小微信貸政策導向評估效果“優秀行”。
事實上,海南交行每個“首單”業務的出現都不是偶然,這是該行在悉心對接企業以及市場主體需求,結合自貿港政策不斷創新的成果,海南交行也因此實現了支持實體經濟的新增長: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海南交行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量排名當地同業第一。
立足服務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搭建多種金融消費場景
自貿港建設,人民的獲得感至關重要。
立足服務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擁抱時代,才不被時代所拋棄。深耕海南30余年,海南交行始終秉承這樣的理念,為本地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務。
其中,運用科技金融、堅持以創新推進數字化轉型,正是目前海南交行擁抱時代的重要表現和抓手。
據介紹,海南交行積極搭建數字人民幣支付場景,打造交行數字人民幣品牌。目前已落地免稅購物、旅游景區、智慧校園、民生連鎖、數幣繳稅、財務發放等15類共8039個場景。實現多筆首單項目落地:成為全國首家落地數字人民幣簽約繳稅的金融機構、全國率先落地數字人民幣財政實撥資金業務的銀行,成為海南省首家對接同業2.5層場景應用的大型銀行,成功發放海南省首筆數字人民幣系能源汽車補貼,建立第一個智慧校園示范區,打造海南省內單一體量最大的閉環場景,打造海南首個全區域支持數字人民幣支付免稅場景。
堅持服務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海南交行推出各類數字人民幣消費活動。海南交行供圖
海南交行還持續通過在文旅、免稅消費等領域開展助商惠民活動,持續推廣數字人民幣的廣泛應用。截至目前,海南交行在全省簽訂數字人民幣錢包三方協議數量中占比和簽約數量領先同業。
不僅是數字人民幣,海南交行也通過科技運用,進行各類場景打造,深入參與到海南居民生活的多個方面。
2021年12月,交通銀行海南省分行成功上線“惠民就醫”項目?!盎菝窬歪t”是為醫保參保人員提供的就醫專享信用額度,依托個人信用實現“先看病,后付費”,大幅縮短就醫時間,提升患者就醫體驗。該項目的落地是海南交行落實國家“互聯網+醫療健康”戰略要求,是該行科技惠民工程的重要內容。
海南交行充分挖掘和利用大數據價值,踐行“讓數據多跑路”,與海南省大數據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進行技術對接,在省直分行中率先采用多方安全計算技術獲取G端數據,實現了公積金、社保、醫保、稅務、不動產、婚姻狀況、自然人失信記錄等7類業務信息的共享和運用,優化客戶精準畫像。率先在“海易辦”APP上線電子證照及金融產品服務鏈接,成為省內首家上線個人電子亮證服務的銀行,目前已有11項業務支持電子亮證功能。
海南交行以便民利民場景為抓手,加快拓展線上惠民貸場景建設,完成與博鰲樂城醫療先行試驗區、海南E出行的場景接入。積極推進開放銀行場景落地,實現手機銀行乘車碼項目上線等。
在已經與海南省大數據局建立合作的基礎上,海南交行也要推出創新的數字化轉型產品和服務,對內提高效率,對外增強客戶體驗。針對如個貸等標準化產品,積極探索基于大數據的貸前調查、貸中審批、貸后管理全流程重塑,推進產品全流程線上化、智能化,切實提高業務全流程效率。
值得重點關注的是,在注重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海南交行還聚焦海南自貿港重點打造的“教育、醫療、免稅”三大消費場景,打造綜合金融服務品牌。并以數字化思維為引領,強化B端和G端營銷,找準切入點,與三大場景重點客戶建立全方位的合作,盡快打造出場景金融合作的樣板。
事實證明,當民眾前往銀行網點的次數越來越少,但金融服務卻無處不在的時候,這便是科技金融和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體現。
立足跨境投資貿易便利
提升金融開放新高度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必然少不了跨境金融的參與。
幾年來,海南交行發揮離在岸牌照優勢、“五位一體”賬戶服務體系優勢,為企業全生命周期提供跨境跨業跨市場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推動實現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
具體來講,海南交行成功獲得海南外匯局貨物貿易便利化試點資格,積極推進貨物貿易自由便利。2021年全年累計辦理貨物貿易便利化業務54筆,金額突破4300萬美元。按照“小額便利、大額抽查”的方式,簡化資本項目收入支付審核,提高辦理效率,海南交行2021年辦理資本項目收支便利化業務筆數41筆,金額超4000萬美元。
與此同時,自2018年以來,海南交行還聯動境內外分行落地多項自貿港首單創新業務,創下多個市場第一:海南自貿港第一筆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入、轉出,第一筆“區塊鏈+中信保+快捷貸”業務,第一支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第一筆通過“債券通”開展地方政府債投資,第一筆“第三國采購”業務,第一個為非金融企業部署CIPS標準收發器,發放海南市場上單筆最大金額的FTN貸款等等。
跟蹤海南自貿港建設新進展,海南交行積極研究貿易新業態,通過推廣使用“區塊鏈+中信?!蹦J?,2021年累計辦理貿易融資業務總量增長134倍。
此外,繼2020年辦理了首筆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出業務后,2021年海南交行又辦理了自貿港首筆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入業務,實現貿易融資資產的雙向流動。
在離岸金融方面,海南交行為客戶提供全方位跨境金融服務,業務種類涵蓋國際結算、擔保、貿易融資等品種,為走出去企業開展境外投融資提供對標國際標準的金融服務。2021年6月成功落地分行首筆全口徑跨境融資業務,為省內某優質醫藥企業發放離岸貸款3800萬歐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約650萬元人民幣。
多項數據表明,海南交行貿易金融發展初見成效,國際貿易融資客戶數、融資發生量均大幅增長。大力推廣EASY系列、單一窗口等外貿場景應用,減少客戶“腳底成本”。分行外貿場景客戶2021年同比增長237.57%,電子渠道財資業務量同比增長約16倍。
海南交行還搶抓資本項目改革機遇,累計為7個QFLP基金開立資本金賬戶,注冊規模6.68億美元。充分發揮“五位一體”賬戶優勢,海南交行推進跨境資產管理業務試點。在銀保監局、人民銀行、外匯局等監管部門的指導下,制定分行跨境資產管理業務試點方案,并穩步推進。2021年共32家外商投資企業在該行開立37個資本金賬戶,入賬資本金約9950萬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交行同時積極做好非居民的跨境融資業務,對優質非居民企業給予跨境融資支持。2021年12月成功為境內某央企境外SPV公司發放9113萬歐元FTN固定資產貸款。該筆貸款為海南市場上FT項下最大單筆金額的貸款,也是新基準利率下的首筆歐元前瞻法下浮息放款,精準解決了境外子公司FTN賬戶境內融資需求,有效降低融資成本,打通了境外子公司境內融資渠道,助力海南自貿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立足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關鍵之年
統籌金融發展與安全
風險防控做得好,海南自由貿易港才能取得最終勝利。要堅持底線思維、極限思維,加強重大風險識別和防范,提高應對各類風險挑戰的能力,確保風險找得準、防得住、控得牢。
作為金融機構,統籌發展與安全,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實現健康發展,更是重中之重。一直以來,海南交行都高度重視風險管理,將增強風險管理能力納入該行“十四五”規劃當中,并作為戰略重點推進落實。
“在全島封關運作準備關鍵之年,對我們而言,外匯業務的合規風險,國際業務涉及的反洗錢風險、反恐怖融資、反逃稅等‘三反’風險,將是我們面臨的新的風險挑戰?!焙D辖恍兄饕撠熑吮硎?,同時,打好資產質量攻堅戰,做好常態化的“經濟體檢”也尤為重要。
風險管理工作貫穿金融信貸工作的全流程,是長久的堅持,也是持續的實踐。
據介紹,海南交行堅持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范,持續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加強對各類風險的前瞻性研判,在發展中調整優化結構,夯實風險防控基礎。
一方面加強存量風險化解,加大不良資產處置清收力度。堅持系統觀念,持續加強全面風險管理,進一步壓實責任,發揮專業化處置能力,加快推動存量重大風險項目處置落地,持續提升不良處置成效。同時,綜合利用現金清收、重整重組、核銷、批量處置、訴訟和債權轉讓等手段加大不良資產化解力度。2022年,該行還將加快處置方式創新,通過積極落實監管部門關于深化運用不良資產證券化等方式,拓寬對公不良貸款處置渠道。
另一方面強化增量風險防范。面對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增多,海南交行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提高洗錢風險防范精準度,不斷提升風險處置的反應速度。進一步加強全流程授信管理,充分發揮“三道防線”作用,建立對重點客戶、重點風險、重點環節開展雙線常態化貸后管理機制,進一步提升管理質效。創新風險管理工具,開發風險地圖,提前預警風險信息,提高貸(投)后管理質效,加強增量資產質量管控。
此外,加強科技賦能,積極推進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比如加快推進個貸自動化審批,推動抵押登記一件事項目落地,以及風險授信改革中放款電子化流程改革等。
結語
百舸爭流千帆競,波濤在后岸在前。
2022年是“十四五”規劃實施的關鍵之年,也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和封關運作準備的關鍵之年,改革創新、發展向前是歷史使命,也是時代所驅。
海南交行主要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海南交行將結合海南實際,推動交通銀行“十四五”規劃在海南落地實施,以穩國家經濟大盤為指引,以海南自貿港建設金融需求為導向,持續推進金融制度集成創新,不斷提升綜合金融服務,不斷加強風險管控力度,始終牢記并踐行國有銀行的使命擔當,積極有為、勇于作為,以實際行動支持海南自貿港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開創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