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財經·證券導報5月30日訊(特約記者 丁文文 實習記者 單珊珊)5月30日是全國第六個科技工作者日,海南省2022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媒體見面會在??谂e行。
中國科學院深??茖W與工作研究所研究員賀麗生,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黨選民,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主任(院長)、兒童保健主任醫師樊利春,海南大學教授任佳,海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南海生態環境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呂淑果,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所長助理、研究員劉洋洋等6位海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與媒體見面交流,講述他們的奮斗歷程以及背后的感人故事。
6位海南省2022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合影。特約記者 丁文文/攝
何麗生:萬米深海,寂靜卻也生機勃勃
海洋的面積占地球表面積的70%以上,但對海洋的了解卻知之甚少,甚至還不及人類對月球的了解。深海特別是深淵生物的研究與陸生生物相比,相差甚遠,原因之一便是獲取深海生物樣本困難。
為攬瓷器活,先做金剛鉆。何麗生與工程部門緊密合作,研制了生物誘捕器、保溫防逃逸裝置及底棲生物負壓吸引器等,成本低且效率高,成功解決了深海及深淵底棲生物的采樣問題。目前已在多個航次中包括南海、馬里亞納海溝、菲律賓海溝、印度洋熱液區甚至馬里亞納海溝萬米深淵獲得了成功應用,捕獲了大量深海及深淵生物樣品,為我國深海及深淵生物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萬米深海的世界,是一種厚重的寧靜,但卻不是一片死寂,基本上我們的潛器每往前行進10-20米,就會看到3-5個成群的海參。我非常榮幸能夠親眼見證萬米深海的生機勃勃?!?/span>
黨選民:向下扎根,向上結果
“我是一名農業科研工作者,試驗田就是我們的工作間?!?/span>
西瓜,是黨選民的研究品類之一。
海南具有“天然溫室”的美稱,是國家南繁育種基地和北運瓜菜的生產基地。海南西瓜生產在全國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高峰時期海南冬種西瓜占我國冬季市場消費的80%以上,是海南省優勢農產品之一。但進入21世紀后,海南西瓜出現了種植面積萎縮、價格波動劇烈、比較效益下降等問題。品種結構單一是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之一。能否選育出適于海南本地栽培的優質、耐熱、耐濕的西瓜新品種,豐富百姓的果盤子,充實瓜農的錢袋子,就成為擺在黨選民面前一個重要課題。
黨選民今年已經57歲了,是西甜瓜科研領域的一個老兵。退休之前,他還有個心愿:利用現代生物育種技術和常規育種技術相結合,選育出更多更好的“好吃、好種、好賣”的“三好”西瓜、甜瓜新品種。
樊利春:讓孩子擁有健康的未來
“讓孩子們擁有健康的未來是我們婦幼人最大的夢想,不管生活在哪里,在我們眼里,每個孩子都應該擁有優質、可及的衛生保健和醫療服務?!?/span>
建省之初,海南婦幼衛生工作基礎差、底子薄,通過大量走訪鄉鎮衛生院,樊利春和團隊發現,要解決難題,必須從體系建設上下功夫。2008年開始,樊利春開始牽頭家制定海南鄉鎮衛生院兒童保健規范化門診的任務要求、業務用房、設備、人員配備、功能職責及信息收集等六方面的標準和管理規范,創造性地完成我省農村基層兒童保健服務體系標準化的建設工作。近些年來,海南婦女兒童各項生存指標持續向好,孕產婦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持續降低。
現在,樊利春又把工作重點放在兒童早期發展上,力爭建設全生命周期的婦幼健康服務鏈,并努力打造相應的人才團隊。
任佳:深耕海洋,為藍色國土保駕護航
“海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依托和載體。200多萬平方公里南海海域,不僅是我國能源、水資源、漁業資源的重要儲備區域,也是我國與周邊國家進行海運貿易的重要樞紐,更是我國維護國家海上安全的重要屏障?!?/span>
但是,基礎設施難以構建、氣象海況難以捉摸、持續的能源補給難以保障等問題,限制了陸地形式的新技術向海洋直接移植。因此,任佳決定以海洋無人智能裝備為研究對象,開展海上通信、導航、控制關鍵技術攻關,設計研制顛覆性海洋智能裝備,來服務于海洋信息的及時匯總和分析。
歷經9年,攻克了無人艇自主控制技術的一個又一個難關,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挫折,任佳團隊研制的無人艇在軍事、救援等各個領域都具有突出的重要作用,為海南省自由貿易港海上通道安全提供了重要技術保障。
下一步,任佳團隊將圍繞無人艇技術發展的新動向,開展新能源無人艇、半潛無人艇、無人艇與水下裝備協同、新型潛標等新技術的研究工作。
呂淑果:無塑海洋,需要你我
她,是一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者,是一個小團隊的負責人,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從事海洋生態環境研究近20年,從黃海的小灣區到南海的廣袤海域,都有呂淑果工作的航跡。
“海洋塑料污染問題已經很現實,我該如何去做?是繼續投入找更多證據的洪流中,還是直面現實為減少塑料污染而努力?”呂淑果選擇了后者,并開始了全力以赴推動“無塑海洋行動”的征程。征程的第一站是昌化漁港“漁船打撈垃圾”試點——漁民加入海洋垃圾打撈行動中,將捕魚時撈起的垃圾帶出海洋處理。從最開始的舉步維艱,到現在越來越多的漁民加入其中,海底或水體中的塑料越來越多地被帶離了大海,為成千上萬只海龜等海洋生物消除了威脅。
不僅要打撈垃圾,入海排污口的難題也需要解決,海洋垃圾是一個全球性的環境問題需要應對,入海排污口無序設置等區域性難題也需要解決。呂淑果為技術負責人組織編制《海南省“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深入到每一個海灣、每一段岸線、每一片灘涂濕地,針對一個又一個的難題,都詳細指出了新方向。
劉洋洋:用科技創新助力海南南藥產業發展
因為喜歡南藥,大學畢業后選擇留在海南,研究生期間開始研究南藥?,F在已入選了海南省首批“南海名家”青年項目,劉洋洋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和海南省領軍人才。
為檳榔、益智和巴戟天等道地海南藥材制定18項道的藥材和商品規格等級標準,填補了空白,為海南道地藥材實行優質優價提供了參考,推動海南道地藥材的傳承與保護。開發制定了25項地方藥材(包括黎藥)質量標準和飲片炮制規范,解決了這些藥材的生產種植、臨床應用和市場監管缺乏質量標準的難題,這些標準的制定,讓企業走出困境,也為海南黎藥的深度開發奠定了基礎。牽頭構建沉香品質評價與質量控制體系,為打造海南沉香產業做好“質量安全”保障的準備。也指導帶動企業開發了24個沉香產品,創造了可喜的經濟價值。
2015年至今,劉洋洋帶領團隊為醫藥企業提供技術服務600多次,為海南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助力;2019年至今,依托中藥材產業扶貧項目,他先后到白沙、瓊中和昌江等地指導南藥種植、采收和加工的全過程質量保障工作;還多次到澄邁、保亭和昌江等基層衛生院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國醫館、中藥房建設。
“海南是我學習和成長的舞臺,我將繼續用科技創新,助力海南南藥產業的發展,在海南這片創新創業熱土上,書寫更加美麗的人生,為自貿港建設貢獻綿薄之力?!?/span>
孤獨曲折,但也充滿希望。6位代表來自不同領域、不同行業,向人們展示了科技工作者的優秀風采。前赴后繼的科技工作者們,用汗水澆灌科技之花,用腳步丈量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之路,致敬科技路上的追夢人!